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【澳客】雪橇世锦赛激战正酣,德国队包揽双人项目金牌,中国队创历史最佳战绩

更新时间:2025-08-22点击次数:

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赛道上,2024年雪橇世锦赛正上演着一场速度与技术的巅峰对决,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齐聚奥地利因斯布鲁克,在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中展开激烈角逐,本届赛事中,传统强队德国延续了其霸主地位,包揽双人项目金牌;而中国队则凭借小将李昊的出色发挥,在男子单人项目中斩获第8名,创造了中国雪橇运动在世锦赛上的历史最佳成绩。

德国队延续统治力,双人项目再夺金

雪橇运动历来是德国队的“王牌项目”,在双人雪橇决赛中,德国组合托比亚斯·文德尔和托比亚斯·阿尔特以1分38秒452的总成绩夺冠,领先第二名奥地利队0.3秒,这对搭档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,在弯道处凭借精准的操控技术拉开差距,最终以近乎完美的滑行锁定胜局。

“我们为这一刻训练了整整四年,”文德尔在赛后采访时表示,“赛道的冰面条件非常理想,我们的默契和节奏都达到了最佳状态okooo。”德国队教练组透露,团队在赛前针对因斯布鲁克赛道的16个弯道进行了专项训练,尤其是对第9弯道的“魔鬼角度”进行了反复模拟,这一策略在比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中国队突破历史,李昊成最大亮点

尽管中国雪橇运动起步较晚,但近年来在国家队“跨项选材”政策的推动下,一批原田径、自行车项目的运动员转型雪橇,成绩稳步提升,本届世锦赛,20岁的小将李昊在男子单人项目中表现抢眼,以1分42秒109的成绩位列第8,刷新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最好名次。

李昊的崛起并非偶然,2022年入选国家队后,他先后赴德国和拉脱维亚参加外训,重点改进了起跑推橇技术和弯道重心控制,在本次比赛中,他的起跑速度位列所有选手第5,前500米分段成绩甚至一度跻身前3,尽管后半程因经验不足在S形弯道出现轻微失误,但整体表现已赢得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官员的认可。

“李昊的进步令人惊喜,”中国雪橇队主教练张振宇表示,“他的爆发力和学习能力非常突出,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提升他在高速滑行中的稳定性。”据悉,中国队已获得下月世界杯挪威站的参赛资格,李昊将首次以主力身份出征。

科技助力雪橇运动,装备竞争白热化

本届世锦赛的另一大看点是高科技装备的集中亮相,国际雪橇联合会(FIL)今年放宽了器材规则,允许各队使用3D打印技术定制橇刃和鞋钉,德国队与宝马合作开发的碳纤维雪橇重量仅为21公斤,比传统合金材质轻15%;美国队则引入了NASA空气动力学团队设计的低阻力连体服,据称可减少0.1秒的赛道用时。

雪橇世锦赛激战正酣,德国队包揽双人项目金牌,中国队创历史最佳战绩

科技元素的加入也引发争议,奥地利选手马克斯·朗格在赛后抱怨:“有些队伍的装备预算可能是我们的十倍,这已经不仅是运动员的较量。”对此,FIL技术委员会宣布将于2025赛季实施预算上限制度,要求所有参赛队公开器材研发成本。

女子项目冷门频出,东道主选手爆冷摘银

女子单人雪橇赛场意外迭起,卫冕冠军、俄罗斯选手安娜·科托娃因赛前训练中撞伤肩膀退赛,而东道主奥地利选手莉娜·迈尔以黑马姿态摘得银牌,这位23岁的新人此前最好成绩仅为世界杯第15名,但本次凭借主场观众的山呼海啸般的助威,在最后一滑反超意大利名将索菲亚·加西亚。

“听到全场观众用德语喊我的名字时,我几乎忘了疼痛,”迈尔含泪说道,她在第三弯道曾因速度过快导致雪橇擦碰护墙,但迅速调整姿态完成逆转,金牌由德国老将娜塔莉·盖森伯格获得,这是她职业生涯第6枚世锦赛金牌。

雪橇世锦赛激战正酣,德国队包揽双人项目金牌,中国队创历史最佳战绩

展望冬奥:新赛道与新挑战

随着世锦赛落幕,各队已将目光投向2026年米兰-科尔蒂纳冬奥会,意大利奥组委近日公布了新建的“尤文图斯雪橇赛道”设计图,这条全长1.5公里的赛道包含27个弯道,其中3个螺旋弯的离心力将超过5G,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提出更高要求。

国际奥委会运动总监基斯托弗·杜比表示:“雪橇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普及,尼日利亚和牙买加等热带国家也组建了首支国家队澳客。”国际雪橇联合会计划在2024-2025赛季试行“混合团体接力赛”,进一步增加赛事观赏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