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News Center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以2小时05分3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刷新了赛会纪录,女子组冠军则由肯尼亚选手佩雷斯·杰普契奇尔摘得,成绩为2小时18分45秒,本届赛事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的竞技对抗,更成为全民健身与城市文化交融的典范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保障措施全面升级
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,本届北京马拉松在参赛规模、路线设计和服务保障上均实现突破,赛事组委会介绍,今年报名人数突破12万,最终通过抽签选出3万名选手,其中包括200余名国际精英运动员,赛道延续经典路线okooo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地标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中心区。
为保障赛事安全澳客网,组委会联合公安、医疗、交通等多部门制定了详细预案,赛道沿线设置15个医疗站、50台AED设备,并配备800余名医护人员,组委会首次启用“智能补给系统”,通过选手佩戴的芯片实时监测身体状况,确保及时提供个性化补给。
非洲选手包揽男女冠军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塔德塞·莱盖塞从30公里处开始领跑,最终以2小时05分32秒的成绩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提升近1分钟,赛后他表示:“北京的气候和赛道条件非常完美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巨大动力。”女子组方面,杰普契奇尔凭借后半程的强势发力,以2小时18分45秒夺冠。
中国选手同样表现不俗,李子成以2小时10分28秒获得国内男子第一,总排名第八;张德顺则以2小时26分19秒位列女子组国内冠军,两人均达到巴黎奥运会参赛标准,为中国马拉松注入强心剂,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楠表示:“中国选手的进步有目共睹,未来将继续通过科学训练提升竞争力。”
全民参与热潮,马拉松文化深入人心
本届赛事特设“亲子跑”和“环保跑”等配套活动,吸引超5万名市民参与,赛道沿线数十万观众为选手呐喊助威,不少家庭自制标语为跑者加油,北京市民刘先生带着儿子观赛后感慨:“马拉松展现了城市的活力,孩子说长大后也要参赛!”
赛事还融入绿色理念,组委会采用可降解号码布、电子参赛手册,并在终点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,赞助商推出的“碳积分奖励计划”,鼓励选手通过公共交通抵达赛场,减少碳排放。
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
据北京市体育局统计,本届马拉松直接带动餐饮、旅游、交通等行业消费超3亿元,赛事期间,王府井、三里屯等商圈客流同比增长40%,国际田联路跑事务负责人阿莱西奥·磐泽评价:“北京马拉松已成为全球路跑赛事的标杆,其组织水平和城市影响力令人赞叹。”
展望未来,北京市副市长谈绪祥表示,将继续以马拉松为纽带,推动体育与文旅、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,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。
随着夜幕降临,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颁奖典礼为赛事画上圆满句号,选手们的汗水与观众的欢呼,共同书写了这场体育盛事的精彩篇章。